全国服务电话:0591-83733544     投诉电话:0591-83707915     投诉信箱:jjjc@fqii.cn

“习近平同志有思想、有胸怀、有魄力”

栏目:习近平在福建1 发布时间:2022-05-31
分享到:
习近平在福建(九)

  采访对象:贾锡太,1943年10月生,河南镇平人。1990年8月任青海西宁钢厂厂长,1993年2月任青海省省长助理兼省财经委主任,1995年7月任青海省副省长,2000年2月任福建省副省长,2003年1月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采 访 组:邱 然 陈 思 黄 珊

  采访日期:2019年9月1日

  采访地点:福州西湖大酒店

  采访组:贾锡太同志,您好!您2000年调任福建省副省长,在习近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请您谈谈初到福建时的情况。

  贾锡太:我2000年2月12日来到福州,暂住西湖宾馆。我刚在宾馆住下,习近平同志就和几位同志一起来看我。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习近平同志很热情,他刚一见面就和我亲切握手,说:“贾锡太同志,欢迎你来福建工作,你这一路辛苦了!”我说:“感谢组织对我的关心和信任,我能在您的领导下工作,感到很高兴。”我们一边寒暄一边走到小会议室坐下,随同而来的几位同志也都落座了。我一看,这是要开会啊。不过,习近平同志的话题却很轻松。他说:“锡太同志,你长期在青海工作,对那个地方的气候适应吗?你的生活、工作、身体怎么样?简单跟我们聊一聊吧。”

  本来我初到福建,刚和大家见面,感觉还有点拘束,但习近平同志这么一说,我一下子就放开了,就跟大家介绍说:“我是1967年大学毕业,当时中央搞三线建设,我就主动报了名,到青海西宁钢厂(原56厂)工作。从普通工人,到厂领导,到政府工作人员,再到副省长,这一下就在青海工作了32年。”习近平同志问:“现在青海发展得怎么样?”我说:“青海省的生态比较脆弱,经济发展也比较滞后,改革开放之后有一定好转。青海的资源很丰富,但开发力度还不够。我当副省长的时候,全省财政收入才二三十个亿。”习近平同志说:“青海是高寒地区,你适应吗?”我说:“我去的时候才23岁,很快就适应了那里的环境,现在身体也还挺好。”习近平同志说:“我对青海了解得不多,只是在资料上、书本上有一点了解。青海是很好的地方,虽然现在发展比较滞后,但国家在发展,发展总是有层次的,青海会发展起来的。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到青海去看一看。”我说:“你啥时候去,就告诉我,我陪你去!”

  接下来,习近平同志就向我介绍福建的情况。他说:“福建的生态环境很好,八山一水一分田,但是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也是比较困难的,福建的经济发展在客观上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之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6项重点工程,一项都没有落到福建,因为那时福建是前线嘛。改革开放以后,福建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情况比过去好多了。我是1985年到福建工作的,那时候的交通还很落后,从福州到厦门差不多走了一天,早上出发,傍晚才到厦门,但那时整个福建已经开始蓬勃向上地发展了,发展到今天,福建现在的局面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现在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认真听着,习近平同志接下来开始谈福建工业的情况。因为我之前在青海就是管工业的,虽然到福建还没宣布具体分工,但我估计还是分管工业。习近平同志大体向我介绍了福建省的工业情况:“福建省的工业体系比较完整,门类也比较齐全,但基础工业比较薄弱。能源缺乏,没有石油,煤炭探明储量仅10亿吨,年产量仅300多万吨,不能满足本省需求。福建省的工业这些年虽然有所增长,但是还不能说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现在还处在上升爬坡阶段。”介绍完基本情况后,习近平同志又说:“青海、福建两地的差距这么大,希望尽快适应啊!”我说:“近平同志,我尽我的全力吧,相信很快就能适应的!”

  最后,我表示要在习近平同志领导下努力工作,向他学习,向老同志们学习,尽快适应福建的情况。习近平同志也很高兴,他说:“这样吧,你先休息一下,然后多到各地走一走。你是从外地来的,跨度大,青海很冷、很干燥,福建很热、很潮湿,你还需要适应一下环境。如果有什么不舒服,你随时提出来,我们随时做一些安排,你一定不要客气,福建的同志们都很热情,我们都会支持你的。”

  听了这番话,我心里暖暖的。初次和习近平同志见面,他给我的感觉非常好。来之前,我还是有点儿忐忑的,但在这次见面之后,我感到他确实非常亲切。虽然这是初次见面,但是习近平同志待我就像老朋友见面一样,没有什么隔阂,一点儿也没有架子,也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言谈举止那么朴实、亲切、稳重、诚恳,给我印象特别深。

  很快,省政府分工就安排下来了,我分管工业、能源、交通、安全等工作。习近平同志找我谈话说,你刚来,大家都会给你介绍情况的,但是我建议你还是要到第一线去了解第一手材料。因为时间有限,你最初的调研可能只是对情况建立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深入调研,才能了解得更透彻,继而提出你的建议,我们大家再一起共同研究决定。我到福建的第一个月,基本上都是在做调研。听了习近平同志的谈话,我很受启发,对接下来的工作也更有信心了。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对福建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贾锡太:习近平同志考虑问题思路很宽,站位也很高。他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从来不是想当然,更不会拍拍脑袋就作决定,因为一个方面的举措往往会牵扯到另外一个方面,一个事情解决了,有可能会对另外一件事情形成冲击。所以,习近平同志制定战略和作出决定,都会充分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影响,未雨绸缪,做好善后,把可能的冲击化解到最小。

  习近平同志主持福建省政府工作期间,把各项改革都抓得很紧,的确很有战略眼光,很有思想,很有谋略,考虑事情很周到。今天我们总在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早在本世纪初期,习近平同志就对我们工业战线的同志们强调,要注意调整思路,帮助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今天民营企业的地位空前提高了,但事实上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时候就已经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来一定要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福建民营企业的起步虽然很好,但当时遇到一些瓶颈,跟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相比民营经济显得滞后了。习近平同志就亲自带着各个相关部门的领导去考察,针对当时民营经济遇到的问题,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总结各地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习近平同志之所以一直很有想法,很有创新精神,就是因为他始终注重深入实际,贴近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熟悉情况。他懂老百姓的心,喜欢和老百姓聊天,老百姓在他跟前有啥说啥,可以随便聊天,这个很不简单。其实,老百姓的话很直率,往往一语中的,对我们工作是很有启发的。

  在我们研究工作过程中,习近平同志总是强调“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既要及时审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又要注意了解存在哪些短板、未来还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比如,晋江过去是个“地瓜县”,出产地瓜、萝卜、花生等农作物,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很多人就去东南亚谋生。改革开放以后,晋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给民营经济的支持是很大的,结果民营企业百花齐放,各种形态的民营经济就像雨后春笋般一个一个往外冒。而且晋江的发展赶上了当时经济短缺的节点,产品生产出来很快就卖光了。到2000年,也就是我来福建的那年,晋江已进入全国百强县了。但发展到一定程度,晋江就遇到了瓶颈,主要是因为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已经有了明显压力。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管理水平、技术档次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主要表现在:同质同类的普通型加工企业多,高精尖领军企业少;家族型企业多,现代管理人才缺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习近平同志针对这些问题,多次深入企业、基层、农村调研,从实践中寻求对策,帮助企业找方向、定航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他多次强调,晋江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港澳台侨的优势和敢拼会赢的精神,引导企业开阔视野,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他的引领和推动下,晋江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并不断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到2016年,晋江连续23年位居福建省县域经济第一位,连续16年跻身中国百强县前十位。

  习近平同志密切关注晋江的改革发展,从坚持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格局的深邃视角进行战略思考,系统总结和阐述了“晋江经验”的内涵和意义,形成了关于“晋江经验”的重要理论成果,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引起全国关注,这也成为晋江多年来创新发展、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制胜法宝。现在来看,习近平同志总结的“晋江经验”,不是对过去工作的简单总结,而是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晋江经验”的总结,推动了晋江实现跨越发展,同时对全国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个时候,福建经济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问题,习近平同志采取很多举措来加以推动,引进外资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他很早就注意到福建经济发展要跟国际接轨,通过引进外资能把很多资金强、技术强、管理强、影响力强的国外优秀企业引进来。习近平同志讲,要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他当省长的时候,就抓住了机遇,放手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的时候,他要求一定要努力引进世界500强,这些公司有先进的技术,有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带动福建的整体水平。但世界500强企业眼光也很高,他们会先看北京、上海、广东,把他们引进到福建来有一定难度,但习近平同志仍锲而不舍地做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采访组:我们了解到,奔驰公司是习近平同志任省长时引进来的。请您讲一讲当时的过程。

  贾锡太:汽车工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对相关上下游产业有大规模的带动效应。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福建汽车工业的发展。在当时,福建的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2000年,闽台合作东南汽车一路快速发展,凭借得利卡、富利卡两款车型,迅速跻身全国轻客行业第二位,不仅引起技术来源方日本三菱的关注,也激发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巨头——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对落户福建的浓厚兴趣。当时,中国即将加入WTO,全世界的汽车巨头争相提前挤入中国市场。戴-克集团(2007年10月戴-克完成分拆后,才改称戴姆勒集团)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集团高层走遍了在中国的所有直接、间接合资企业。考察商机之后,2000年12月来到东南汽车参观,一下子就被东南汽车所吸引,决定与东南汽车开展合作。于是,双方展开了频繁的接触和商谈。

  2001年2月,双方又作了一次高层接触,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月30日,戴-克商用车部副总裁斯加诺特(Scharnhlrst)先生来闽洽谈,闽台德三方合作进入预可行性研究阶段。5月30日,戴-克集团派出该合作案最高负责人、商用车部总裁卢贝克(Rolf Barke)博士来到福建,就未来各方合作股比、派驻合资公司职位等两大关键问题进行最后商谈。

  2001年5月3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和我一起会见了戴-克集团商用车部总裁卢贝克博士一行,热诚欢迎戴-克嘉宾到访,同时欢迎他们到福建投资合作,有力推动戴-克集团与福汽集团东南汽车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谈成合作并不容易。戴-克集团想控股至少50%,而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规定整车企业的中方股比必须不低于50%,台湾中华汽车又不想缺席。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三方商定最终合作方案为:戴-克与台湾中华汽车在香港合资成立一家名为“戴姆勒轻型车香港有限公司”的企业,而后以此为主体,与福汽集团合资成立新的中外合资整车企业。戴-克集团来闽投资,为福建汽车工业发展和提升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习近平同志对福汽集团给予极大支持。2002年6月13日,他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东南汽车加快发展的关键问题,还重点研究与戴-克合作生产商用车等福建汽车“十五”期间重点发展项目,对下一步推进项目报批工作进行了部署。习近平同志要求,福汽集团抓紧编制与戴-克合作的商用车项目建议书,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和论证工作,条件成熟时上报国家计委审批。

  2010年9月4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回福建视察,专门抽出时间到福建奔驰视察。他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福建奔驰展示厅、总装车间,详细了解了企业股东方构成、年产销量、产品研发等情况,充分肯定了奔驰的产品质量,对福建奔驰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表示肯定。他强调,要加强自主研发的力量投入,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他还与车间一线青年工人亲切握手,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希望他们学好技术,好好工作。

  习近平同志深情回忆道,当年选择在青口建设汽车城,他亲自参与了,很高兴看到青口汽车城发展起来了。他还向福建奔驰来自戴姆勒集团的副总介绍说,福建奔驰这个项目就是他任省长时确定下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对福建奔驰项目和福建汽车产业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采访组:请您讲讲习近平同志任省长期间,福建石油化工发展的情况。

  贾锡太:当时福建的炼油工业水平比较低。福建没有石油,没有天然气,炼油技术也不行,和中石化合资建设的年产250万吨炼油厂,根本满足不了全省每年1000多万吨的油耗,这是一个很大的短板。习近平同志说,一定要关注能源建设,因为能源是工业的基础,是工业的“粮食”。他深入到福建炼油厂考察,看看产能瓶颈、技术瓶颈到底在哪里。他还带队到北京去找有关部委和中国石化总公司,请他们给福建的石化工业一些帮助和支持,帮助福建炼油厂提升档次。

  当时美国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沙特的阿美公司也在习近平同志的视野之内,他就派我到美国去考察。我看了他们的炼油厂,非常先进,全部自动化,厂区之内几乎看不到工人,这和我们的小炼油厂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小厂里面好几千名工人,光工资就把利润全部吃掉了,所以炼油成本很高。回国以后,习近平同志和我们进行研究,除了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因素外,我们分析埃克森美孚是美国举足轻重的企业,如果能引入福建,对台海形势也会有正面影响。沙特是产油大国,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合作潜力也十分巨大。因此我们决定开始运作合资企业项目。但我们把方案报给中央有关部门之后,迟迟没批下来。习近平同志坚持不懈到北京去找有关部门和领导谈这个事情,反复强调现在是既有市场需要,又具备条件,希望能把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引进来。当时批项目确实很不容易。在习近平同志锲而不舍努力下,有关部门研究了这个方案,终于在2002年9月把这个项目批了下来。

  企业投产后,成了福建省的骨干企业,多年以来都经营得非常好,2016年实现利税163亿元。习近平同志为这家合资企业的成立付出了大量心血,给福建人民做成了这么大的一件好事。

  采访组:“数字福建”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请您谈谈有关情况。

  贾锡太:上世纪80年代的福建,同全国情况一样,计算机、网络尚未广泛普及。1989年,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就凭着对信息化的敏锐和前瞻性认识,提出用通信改善弥补闽东老区交通不足。

  1998年初,国际上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以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形式构建地球信息模型,通过网络相互查询协作、共建共享。习近平同志对此高度关注。2000年10月12日,他在时任福州大学副校长兼信息学院院长王钦敏同志《“数字福建”项目建议书》上作出长篇批示,指出:建设“数字福建”意义重大,省政府应全力支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必须抢占科技制高点。

  2000年10月27日,省委全会通过“十五”计划建议,提出要建设“数字福建”。2001年2月7日,习近平同志作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建设“数字福建”提出明确要求。从此,福建拉开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大幕。在“数字福建”建设初期,习近平同志就明确了“数字福建”的发展内涵、建设模式和目标任务,为“数字福建”建设开好了头、定好了调、布好了局。2000年底,习近平同志组织相关人员到企业去考察,他考察得很详细,各方面细致入微,为后面的战略部署作了充分准备。

  2001年初,福建省政府成立“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习近平同志亲任组长,潘心城、黄小晶和我三位副省长任副组长,18个省直部门的主要领导作为小组成员,各设区市建立信息化主管部门,形成上下职能一致、业务衔接、分工负责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数字福建”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备受各界关注。这些年来,“数字福建”系统工程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比如,第一个建成统一的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信息网络体系;第一个建成省市县三级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第一个实现省级医疗保险联网和医院联网;第一个建成生态环境领域大数据运用的福建生态云平台;率先推行文件证照电子化应用,基本实现群众凭身份证号码、企业凭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就可以办理个人和涉企服务事项;率先建成全省一体化“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闽政通APP”功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高频便民事项“马上办、掌上办”。

  在智慧社会建设方面,教育“班班通”工程全面覆盖福建全省中小学,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社保卡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做到一卡就诊、一卡结算,建立全省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问题;积极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港航”、“智慧运管”建设,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在交通领域推广应用;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省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福建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1.42万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叠加、放大和倍增作用日益显现。

  “数字福建”今天取得的这些成绩,与习近平同志当年的远见卓识密不可分。他有思想、有胸怀、有魄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采访组:在与习近平同志共事3年时间里,您有哪些体会?

  贾锡太:习近平同志抓工作是非常全面的,他在工作指导上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在具体实施中有韧劲、敢担当,为福建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在他主持省政府工作的这一段时间,福建省“爬坡上山”的目标基本实现,而且为接下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间过去越久,越能够看清楚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所做工作的深远意义。从中我也感悟到,作为一名领导同志,要带领很多人一起往前走,一定要有前瞻性、要有远见,对社会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规划,起到引领作用,发挥“领”和“导”的作用,这才是优秀的领导,才会给国家和人民作出历史性贡献。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时候,是福建人民的好领导,引领了福建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核心,引领全国人民向前走,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使全国人民有盼头、有奔头,是全国人民的好领袖。